易损件好修还能精修
近日,陆军某旅无人机专修室内,装备维修员将一组有裂纹的旋翼支架放在维修平台上进行维修。经过革新技术修复的旋翼重新装回机身,无人机再次呼啸升空。
“过去,无人机遇到这种程度的损伤只能报废,现在有了高科技加持,我们就能让其‘起死回生’。”这名维修员告诉笔者。
今年以来,该旅机关调研经费使用情况时发现,随着模拟化训练逐步推开,无人机部件损坏率随之提高。面对旋翼断裂、支架变形等常见问题,传统的“换件维修”模式不仅周期长,而且单个部件采购成本较高。“每次看着受损的无人机,既心疼装备损耗,更担心训练连续性难以保证。”该旅一名无人机操作教练员道出新装备保障的痛点。
“表面看是经费损耗,深层次暴露的是保障能力短板。”面对难题,该旅党委瞄准“推进装备维修降本增效”的措施引入革新技术,在无人机专修室开辟自主维修阵地,既拧紧了资源消耗的“阀门”,也打开了战斗力提升的“闸门”。越来越多的维修骨干在破解技术难题中练就了“即时精修”的硬功。
“降本增效的关键在于激活技术赋能。”该旅装备管理科科长向笔者介绍,维保小组不仅实现大部分易损件的自主再造,更尝试优化结构,使维修后的部件更能抵抗冲击,让无人机的全寿命周期得以延长。
“装备的自主维修能力是训练的保障力,也是战斗力的倍增器。”该旅无人机专修室负责人告诉笔者,节省下来的维修经费被用于购买先进的性能模块。
“旅里‘花小钱办大事’的创新之路证明,勤俭建军不仅是简单的节衣缩食,更要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保障效能倍增。”该旅领导表示,下一步他们将把无人机部件维修经验推广至全装备领域,让“用技术创新降本增效”的方式向战场保障最前沿延伸。(盛呈祥、章志扬)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- 04-13英雄故事激发兴武热情
- 04-12国防教育成为培训必修课
- 04-12提升廉洁文化对战斗力的贡献率
- 04-11学习身边典型 激发奋进力量
- 04-11“维和35年·中国军队新征程”学术研讨会举行
- 04-11“穿云掠海”显神威
- 04-11组织上入役 思想上入伍
- 04-11用好新增的 整合现存的 盘活闲置的
- 04-10易损件好修还能精修
- 04-10红线不可逾越 “台独”自取灭亡


阅读排行
推荐教程
- 07-25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暑期旅游安全
- 07-25国家疾控局通报
- 01-25中国首套铜铌复合腔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制成
- 01-25“十项措施”落地周年 福州空港出入境台胞18万
- 01-24微视频|2024,这一年值得喝彩!
- 01-24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”
- 01-04(澳门回归25周年)习近平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
- 01-04习近平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
- 01-04王沪宁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
- 01-03王毅会见阿拉伯各国驻华使节